无川不成军!为什么四川人能打仗?丨杨叔洞察_皇族rng电竞平台官网_首页下载
皇族rng官网一线品牌水处理树脂指定供应商

原厂直供、假一赔百、品牌代理、正品保障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0755-23192914
皇族rng官网:无川不成军!为什么四川人能打仗?丨杨叔洞察

无川不成军!为什么四川人能打仗?丨杨叔洞察

发布时间:2024-01-31 00:11:50 | 来源:皇族rng官网

  今天这一期来聊一聊四川,强调一下,这里说的四川,因为涉及历史,所以包括了现在的重庆。如果说中国哪个省在抗日战争中贡献最大,恐怕不好说,但要说参战和牺牲的人数,四川是公认的全国第一。看上去嘻嘻哈哈、喜欢安逸的四川人,却又是中国军事史上最能打仗的人群之一,故有“无川不成军”的说法。

  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非常大程度上是和当地的地理气候分不开。从卫星地图上看,四川的基本地理结构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略成矩形的盆地,巍峨的山脉包围着面积为1.88万平方公里的“川西坝子”。四川的地形,与外界基本都是大山隔绝。

  自古出入只有两条路:向东走长江三峡,向北面取道汉中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,双眼突出十几厘米,也许主要是因为古代的四川人都很想有对大眼睛,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  四川盆地内部绝大多数都是一马平川,四季分明,日照少、气候温和,降雨充沛,秦国攻占蜀地后,由郡守李冰设计开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让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的天府之国。

  俗话说少不入川,主要是因为这里气候宜人,生活好,吃得好,美女又多,年轻人到了这里,多半会丧失斗志,所以也就造成了历史上四川这一个地区的人不好斗。一般只有穷山恶水才会形成彪悍的民风,为了口吃的就玩命,自然更善战。像江南、四川这种地方,历来都是只要你别来打我,破坏我的生活,我对你那块地方也没兴趣。

  有句话叫做“天下未乱蜀先乱,天下已治蜀未治”,意思是说每逢乱世,四川因独特的地形肯定率先割据,而天下平定后,四川往往是最后一个被收复的地区。

  成都平原丰厚的出产使生活太过安逸,导致四川人并不尚武,“吃饭垒尖尖,打架梭边边”就是四川人的口头禅之一,中原政权过来,他们基本不太抵抗。刘秀攻蜀,不足两年;刘备入川,也不足两年;钟会、邓艾伐蜀,五个月;桓温伐蜀,四个月;五代时后唐灭前蜀,历时七十五天;赵匡胤灭后蜀,历时两个月;明朝克四川,不足五个月。基本都是一鼓而下。

  但不好战并不等于不能打。蜀人要的是安逸的生活,中原汉人政权来了,无非是换个皇帝,不会破坏他们原有的生活,但如果是外族人来了,移风易俗,打破了他们的好日子,那对不起,抗争到底。所以蒙古攻宋,四川持续抵抗了五十年,直到南宋皇帝投降后,四川仍然坚持抵抗了三年,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死在了重庆。清军入关,四川也持续抵抗十余年。

  蜀道之难,造就了四川这一个地区总是偏安一隅,无心参与中原纷争。但正是得益于四川独特的地形,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中华民族才有了大后方,四川人更是扮演了担负国家兴亡的重要角色。资料显示,抗战期间,四川省担负了全国财政支出的50 %,提供了1/3的粮食,征兵及自愿报名参军者约350余万人,占全国的五分之一,正面战场每5人中就有1名川军,平均每17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个大型会战和战役,伤亡、失踪64.6万余人,被俘率却最低,参战人数和牺牲人数之多,居全国之首。

  但是,在抗战初始,并没有人相信四川人能有如此能量。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的状态,四川一省当中就产生了五大派系十几路军阀,二十年间发生了四百七十多次混战。但这样的战争发生在四川,就天生自带喜剧属性:战胜一方从不追击,还要致电对手表示“慰问”,如果对方有家属落在占领区,会好生安顿,不加骚扰,更不可思议的是给老百姓“发红包”的奇闻。这种 “战争”简直如同游戏,每逢有战事,很多吃瓜群众会像看球赛一样登高观战,加油起哄,看热闹的劲头比双方士兵都大。

  就这样一支“游戏人间”的川军,当线年起,蒋介石以围剿红军的名义率参谋团入川,四川军阀就结束了混战,但川军步枪加烟枪的“双枪兵”形象早已深入人心,从蒋介石到老百姓,从国内到国外,都不相信川军还能真去和强悍的日军作战。

  1937年,一个目睹川军向前线开进的美国人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这种景象真是有趣极了,叫人看得发呆,令人捧腹。他们沿着马路,通过郊区,成群结队,毫无秩序……许多扛枪的人,都把用布包裹着的私人财物吊在枪杆上……那些能够乘滑竿或者坐黄包车的,以及那些蓄养禽兽的人,荷着鸟笼,抱着猴子……像这种吹吹打打的喜剧般的中国队伍,只有在传奇故事中才有了。”

  蒋介石对川军也没啥好印象,认为他们只适合在四川称王称霸。在1935年8月的峨眉训练团举办期间,老蒋就毫不客气的开骂:“某些(川军)军官坐滑竿从我车旁经过,仰卧倨傲,毫无革命军人之仪态,形象甚为难看,可见毫无教育!”

  陈诚认为:“四川军队素质之差,国内外有名,同中国优秀的部队相比,相差甚远!”何应钦称川军“质量难于充实”,“有急需提前整理之必要”。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本与川军还有点交情,但听说要将川军调到他的战区,便一口回绝:“我不要这种烂部队!”

  普通民众更是没信心,媒体称川军有三多——“老婆比军官多,军官比士兵多,士兵比枪杆多”,“技艺太低劣,不敢对外献丑,只能在家里随便胡编一气,冒充能手,骗骗自己人罢了”。想想也是,四川人一贯安逸好耍,四川人组成的川军还只有“打游戏”的经验,武器又差,有的枪连膛线都磨平了,很多官兵都是文盲,看不懂地图,更没见过现代战争,开到前线去,只能当炮灰啊!

  但打一场对外的民族圣战,岂能与同胞互殴的内战相比?川军出川抗战,既是为了民族大义,也还是为了捍卫自家的生活方式和妻儿老小——让日本人打过来,沦为亡国奴不说,老子连汤元都吃不匀净、麻将都打不成啰!

  保家卫国的川军将四川人坚韧的另一面充分表现了出来,用行动洗刷了污名,完成了从只知有大帅的杂牌到国家军队的转变。川军26师参加淞沪会战,全师四千余官兵,撤离时仅存六百多人,伤亡85%以上;南京保卫战中,川军21军145师弹尽援绝,师长饶国华不愿被俘,举枪自尽;豫中会战川军第36集团军在掩护友军时,司令部直属队与日军遭遇,总司令李家钰奋战牺牲。

  要说川军的典型战例,当然要属台儿庄战役中的滕县保卫战。川军122师和124师一部在师长王铭章率领下奉命在滕县阻击日军第10师团,日军兵力占优,还配有火炮、坦克和空中掩护。王铭章清楚,凭川军实力,藤县守不住,但他对士兵们说:“我们身为军人,牺牲原为天职,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达成目标,虽不剩一兵一卒,亦无怨尤,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,更不足以赎川军20年内战之罪愆了。”

  从1938年3月14日开始,122师以轻武器和手榴弹顽强抵抗了整整三天,三天后日军在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后攻陷滕县,王铭章以身殉国,包括参谋长赵渭宾、副官长罗甲辛、少校参谋谢大墉等人在内的守城川军几乎全部阵亡,但无一被俘。

  日军最精锐的甲种师团与中国装备最差战斗力最弱的川军相遇,竟然遭到了猛烈抵抗,令日军大感意外,充分证明了川军战斗意志的坚决和无畏,更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赢利了时间。李宗仁评价:“川军以寡敌众,不惜重大牺牲,阻敌南下,完成战斗任务,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,若无滕县之苦守,焉有台儿庄大捷?台儿庄之战果,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。”鉴于川军数量之大,牺牲之巨,遂产生了“无川不成军”的说法,这并不是夸张。

  四川不仅要出兵,还要出钱出力。举个例子,自贡的井盐有两千年历史,历来都是四川的财源之一,国民政府于1942年实行了食盐专卖制度,自贡的盐税成为支撑抗战的重要资产金额来源,盐税收入最多可占到全部税收的60%。整个抗战期间,自贡盐场累计生产食盐1938900吨,每年上缴的盐税达2700万元(法币),这笔钱可支持27个标准编制的陆军师一年的军饷,或购买大米14.5亿斤,可供应270万军队一年的军粮,大后方产盐及盐税对于抗战的重要性,由此可见一斑,这也被称为“川盐抗战”。

  1941年至1945年,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.6万市石,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.75%、稻麦总量的31.63%。以一省之力提供了国统区三分之一的粮食需求。要知道,成都平原虽可称富饶,但面积仅及关中平原的一半,与东北和华北大平原更是不能比,若在平时,产出也只是达到足够自给略有盈余的水平,但在抗战的特殊年代,四川就得充当“天下粮仓”,四川人民节衣缩食,从牙缝中挤出粮食和物资来供应军需民用。

  至于出力那就更多了,四川共动员了250万民工,修通了川陕、川黔、川滇和川湘四条公路,新建扩建了33处空军基地。在1943年末,四川就动员了29个县50余万民工,用了半年时间建设了新津、邛崃、彭山、广汉等机场。他们没现代化的工程机械,所用的工具无非锄头、扁担、锤子、石碾而已,劳作之艰辛难以想象。

  他们忍饥挨饿,流血流汗,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修好的机场,最终发挥了巨大作用。由四川空军基地起飞的B-29轰炸机,在东京等60余座日本城市投下了16万吨炸弹,日本航空工业被毁60 %,其他军工厂被毁40 %到90 %。在美军以太平洋岛屿为基地轰炸日本前,四川是唯一能对日本形成战略轰炸能力的地点。

  四川虽然相对闭塞,但抗战爆发后,人民的觉悟却并不低。1941年秋,四川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甘绩镛在一处茅草房前休息时,问一个老农:

  “军队去前方打仗,没粮食就吃不饱,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。只要能打胜仗,赶走日本鬼子,能过太平日子,我们老百姓暂时吃苕藤树叶,也有想头,比起日本人来抢我们好多了!”

  四川人民在抗战时所受的煎熬和痛苦,所表现出的信心与勇气,远非后世所能想象。蒋介石后来也改变了对川军的看法——“抗战军兴以来,中央本既定之策,而以四川为抗战重要根据地。我川省同胞,尊奉国家至上与军事第一之要旨,忠诚奋发,同心戮力,以收动员人力财力之功。每年粮政兵役所负担之数量均属甲于各省。输将慷慨,缴纳必先,丁壮从戎,踊跃恐后。推而至于增产、运输、募债、献金等一切有关抗战之工作,莫不有优良之表现。军实资以供应,兵源赖以补充。”李宗仁也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抗日八年, 川军的牺牲相当大, 抗日卫国之功,殊不可没”。

  近现代的四川除了数量巨大的川军以外,还产生了很多将帅。近代以来的四川对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,这可能与四川地处中原文明的边缘,受礼教束缚相对小的原因有关。所以,与古代四川难出将师不同,近代的四川人开始在军旅中占有一席之地,而且以产出“高品质人才”为特色——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,四川人就有四位:朱德、陈毅、、。

  只要看看四位元帅和的传记,都显而易见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乐观、幽默、豁达的特点,这种四川人特有的性格使他们艰难困苦之时不会有情绪上的巨动,能够理智平静地渡过难关,还会时不时幽上一默:小朋友不听话,要打喽;中国人穷是穷了点打起战还是不怕死。

  刘帅勤学善思不恋权,建国后就不再领军,而是去搞军校建设;邓公三起三落,换作他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想不通了,但小平同志依然平静地面对坎坷,最终带领全体中国人走上了康庄大道。而且这五位开国元勋,都比较长寿,除陈毅元帅在70岁去世外,其他都活到了90岁以上。心态好,活得长,四川人在这方面还有优势滴。

  在建国后的朝鲜战争和对印、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尽管已不再会有以地域相区分的“川军”,但四川籍军人付出牺牲仍然很大,以朝鲜战争为例,志愿军牺牲军人当中,川籍有三万多名,与抗战时期一样,居各省之首,并涌现出了邱少云、黄继光这样的烈士。在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,四川也是主阵地,四川人再次成为建设主力,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

  正因为四川在近现代历史上有着独特而巨大的贡献,所以当汶川地震突如其来之时,全国各地的援助也蜂拥而至,“川人从未负国,国人决不负川!”——能赢得举国尊重,这句话可算是对四川人的最高褒奖了。当然,面对灾难,天生乐观的四川人又以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,在八方支援之下,迅速恢复了正常生活。今天到四川去,无论是在当时的灾区,还是别的啥地方,依然能见到许多不知忧愁的四川人,如果跟他们一起,吃上一顿火锅,搓上一圈麻将,也许就被欢乐的四川话给完全治愈了。

相关产品